脊椎側彎手術治療
大部份的骨科醫師認為側彎度數超過45度,未來的預後很差側彎只會愈來愈糟,所以需採取預防性措施防止側彎度數持續惡化,一般來說側彎度數愈嚴重能被矯正的幅度也愈少,在手術矯正上難度也較高,所以很多醫師並不希望患者拖延太久才接受側彎矯正手術。
不過有研究証實脊椎側彎患者的大腦內控制動作的程式出現異常,導致身體不斷的陷入側彎的惡性循環。從過去非手術的方式來矯正脊椎側彎的經驗來看,只要經由適當的治療是有機會大幅度的改善側彎度數,並不像骨科醫師所認為的那麼悲觀。【延伸閱讀: 不靠背架成功矯正的重度脊椎側彎案例51.5→30度】
若是太早就採取預防性手術措施,對於未來生活品質的影響可能比不接受手術的側彎原始發展病程還要來得差。當脊椎融合的節數愈多,僵硬、緊繃就愈嚴重,到中老年過後脊椎的疼痛問題可能會比沒接受手術者還要來得明顯,所以選擇接受側彎手術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側彎手術的目的,以及自己接受側彎手術的想法是否一致,並深思手術及不手術對於日後長遠生活品質的影響。 【延伸閱讀:彎友心得分享-為什麼我側彎50度,臨時取消了側彎手術?】
脊椎側彎手術的目的
-
終止側彎惡化
利用金屬鋼板固定脊椎,再將脊椎融合起來,藉此達到終止側彎惡化的目的。
-
減少變形
取決於側彎患者本身的柔軟度,脊椎側彎手術可以解開異常的脊椎扭轉,矯正率可達50~70%,讓側彎患者的身高瞬間變高,並減少部份的背部隆起,可明顯改善身體外觀不對稱的問題。
-
維持軀幹平衡
脊椎側彎手術需儘可能維持脊椎的側面姿勢平衡,才能減少未來出現背痛的機率,讓胸椎保有後彎、腰椎前彎的曲線,還要能確保骨盆及下肢相對角度的平衡、以及整體性的側面結構平衡(下圖)。
整體性的側面結構平衡,在頸椎第七節(C7)的中心點放置鉛垂線,鉛垂線的距離與薦椎後上緣處距離在5公分以內為佳
脊椎側彎手術的方式
融合手術
適用於骨頭生長發育將要完成的孩子,若以骨齡來來看通常髂骨棘骨化(Risser sign)達到第四或第五階段,男女骨齡至少分別達到17歲及15歲。【延伸閱讀:孩子的脊椎側彎何時進入急速惡化期-透過骨頭成長幫您做判斷】
這是最常見的側彎手術方式,利用鋼條(rods) 、螺釘(screw)、脊椎鉤(hooks) 、鋼圈(wire)放置在脊椎內導正脊椎,再由側彎患者身上取出一部份骨頭,大部份取自骨盆的髂骨,安置在脊椎骨頭之間使之相互融合,變成一整塊骨頭形成穩固的結構(下圖)。
融合手術是大手術可能需要花費4~5個小時並進行全身麻醉,大部份的人在術後不需要穿著背架,但需要3~6個月讓脊椎產生完全融合。一開始要必免極度的彎曲、扭轉、彎腰或舉重物,術後2~3個月後即可慢慢恢復正常生活。
融合手術已經發展非常多年,從長期的文獻記載,顯示可安全且有效地治療脊椎側彎,但缺點就是被融合的脊椎將永遠失去活動度及骨頭的成長。
非融合手術
此種手術的理論是根據骨頭受到壓力會改變生長速度,當骨頭承受持續壓力時生長速度就會受到限制而變慢。脊椎產生側彎左右兩側骨頭因為受到的壓力不同,凹側的壓力大而限制了凹側的脊椎生長,這時可透過手術在凸側的脊椎給予壓力讓凹側脊椎正常生長。如果脊椎能以這樣的方式持續生長,脊椎就會變得比較直、側彎度數也會跟著減少。
非融合手術的方式有2種
-
Vertebral Body Stapling(VBS)
此種手術利用狀似釘書針的鎳鈦(nitinol)金屬合金,固定於側彎曲線的凸側,這種金屬具有記憶效應,可協助控制脊椎不對稱的生長,類似”體內背架”的概念。
不過這種釘書針的固定方式涵蓋了椎間盤,椎間盤的高度會經由白天夜晚的活動壓力產生改變,可能會造成植入物鬆脫,因此採取VBS需符合下面幾項標準:
1.中度側彎:胸椎側彎度數介於25~35度、腰椎側彎小於45度
2.年齡大於7歲且仍在生長發育中的孩子
3.女性骨齡在14歲、男性骨齡16歲之前,無法配合每天長時間穿著背架的孩子。
脊椎側彎非融合手術方式Vertebral Body Stapling(VBS)
生長板已經閉合的成年人並不適用此種手術方式,若VBS手術無法達到預期成效,未來可再進行脊椎融合手術。
-
Vertebral Body Tethering(VBT)
是最新的手術方式,手術原理源自VBS,可用於年紀小骨頭尚在發育,不適合採用脊椎融合手術的孩子,此種手術最大的優點就是讓脊椎保有活動度。
手術的方式是在側彎凸側的椎體前側,安置錨釘(anchor)及螺釘(screw),利用類似繩索的物質將其固定在螺釘上,手術時醫師會利用繩索的張力拉直一部份側彎,術後再透過改變脊椎的壓力、及脊椎骨的成長力持續進行矯正,繩索將會持續將脊椎拉直。而繩索的材質則是一種非常具有彈性的聚合物,稱之為聚對苯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PET)。
脊椎側彎非融合手術方式Vertebral Body Tethering(VBT)
適用於脊椎彈性柔軟度佳,胸椎側彎伴隨胸椎後彎不足(hypokyphosis),且胸椎側彎度數介於35~70度的孩子(Risser stage 0 或 1 ),對於胸腰側彎(thoracolumbar curve)的適用標準目前仍不明確。
非融合側彎手術的好處是讓脊椎保有部份的活動度,但這種手術方式仍相當新穎,目前尚無足夠資料協助判斷未來可能面臨的風險及長期的矯正成效。
成長型支架系統(growing system )
當孩子還在生長階段但側彎度數又極為嚴重,此種手術是延緩孩子進行融合手術的方式,主要利用鋼條固定在脊椎上協助矯正脊椎的曲線,通常每6~12個月再進行一次手術延伸鋼條,以配合小朋友的脊椎成長。
成長型支架系統
若太早進行脊椎融合手術,男生小於12歲、女生小於10歲會限制脊椎向上生長,反而讓肺部的發展空間變小,嚴重影響孩子的呼吸功能。為了避免產生這個問題,在孩子的骨頭生長發育到某個程度之前,先用成長型支架系統為孩子多爭取一些成長時間,之後再以融合手術穩定側彎。
脊椎融合手術的風險及併發症
1. 下半身癱瘓
雖然發生的機率很小,但在手術過程中傷到脊髓神經,會讓下半身及雙側下肢失去感覺及肌肉無力,一旦脊髓受到傷害是不可逆的,將終身維持下半身癱瘓狀態。
2. 失血過多
手術過程中為了曝露出手術的部位,需剝離很多肌肉,有可能造成失血過多,雖然過程中很少需要到輸血的程度,但為了保險起見,術前可以先將自己的血液抽出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3. 脊椎術後症候群(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這是進行脊椎融合手術最常見的風險,就是術後下背痛的症狀無法緩解,而且會嚴重影響日常的活動,至少20%的脊椎融合手術會出現脊椎術後症候群,尤其更常發生在融合3節或3節以上的脊椎手術。
4. 出現假性關節(pseudoarthrosis)
進行脊椎側彎手術後植入的骨頭與原本的骨頭應該融合在一起,但並未如預期產生融合,導致骨頭和骨頭之間出現活動,假性關節的發生率約5%~10%,可能因為脊椎活動產生疼痛,最後會因為不穩定造成金屬植入物斷裂。
假性關節
5. 感染
術後感染可能在數月或數年後浮現,甚至到術後8年後才被發現,5~10%的手術患者會在術後11~45個月出現感染,而感染通常會造成疼痛,最後可能需要移除內固定。研究顯示移除內固定後平均會失去23.1度的矯正後度數,但如果因為感染而移除內固定的人,會失去更多矯正後成效,平均失去33.8度。【延伸閱讀 :脊椎側彎矯正手術失敗了嗎?何時該移除脊椎內鋼板固定物、移除內固定後會失去多少矯正後的側彎度數?】
6. 腦脊髓液滲露(cerebrospinal fluid leak)
可能會出現頭痛、背痛及頸部疼痛、耳鳴等等
7. 植入金屬物斷裂
大部份發生在尚未進行融合手術,使用成長型支架的孩子身上、或融合手術後出現假性關節,導致鋼條斷裂、脊椎鉤(hooks)、螺釘(screw)鬆脫移位,鋼條斷裂可能造成劇烈疼痛,甚至會穿透皮膚。
脊椎側彎手術後,金屬支架在人體內斷裂(圖中、圖右),並穿透皮膚(圖左)
下面幾項併發症可能會在術後數年才會出現
8. 平背症候群(flat-back syndrome)
這個問題來自於術後腰椎失去原本該有的前彎曲線,症狀包括難以呈現直立站姿、慢性疼痛,執行日常活動困難。他們為了要維持身體直立的站姿必需要持續收縮背肌,可能也會彎曲髖關節及膝關節,雖然這樣可以暫時幫助身體直立,但長久下來背部容易產生明顯且難以緩解的疼痛。
脊椎側彎手術併發症-平背症候群
9. 曲軸現象(crankshaft phenomenon)
此現象來自於早期醫師融合了正在發育中孩子的後側脊椎,但未融合前方的脊椎仍繼續生長,使脊椎持續旋轉導致側彎度數惡化,需再次進行手術修正問題。
脊椎側彎手術只融合後側脊椎,但前側脊椎的椎體仍繼續成長,造成椎體持續旋轉而失去矯正後的成效
10. 融合處的遠端多出新的側彎彎度(distal adding-on phenomenon)
根據不同的研究顯示,這種問題的發生率可能高達2%~51%,主要發生於側彎的主彎位於中段或上段胸椎,且腰椎側彎的度數較小,這時側彎融合手術可以只針對胸椎進行,並保留更多腰椎不被金屬支架固定及融合,在術後仍能保有一部份的脊椎活動度。
在融合手術數年後未被融合的部位可能產生歪斜,不但多出了新的側彎曲線,甚至也無法維持住胸椎矯正後的成效,有6~7%的人可能會因為側彎度數持續惡化而再次接受手術。
《左圖》14歲女性側彎手術2年後,腰椎產生另一彎度《右圖》12女性側彎手術5年後,頸椎出現一個新的彎度
脊椎側彎手術對日後生活的影響
根據目前現有的醫學文獻資料並不足以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少有文獻能追蹤20年、甚至30年的術後狀況。另外根據一些評估量表的設計,為了追求客觀性也採取數字量化,但缺少了側彎患者的實際敘述,實在很難讓一般準備接受側彎手術的人,去想像未來可能對生活上的影響及不便。
真正側彎手術對生活的影響,只能從曾經接受過側彎手術者的經驗獲取,不過不同的人因身體狀況、及對側彎手術的迫切感都不相同,就算接受相同的手術治療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一旦接受側彎術後不論產生什麼樣的結果,最後只能想辦法改變自己去適應側彎術後的生活。【延伸閱讀:脊椎側彎手術– 除了直,還得到了什麼?】
-
術後疼痛
術後疼痛是每個接受側彎手術的人都要面對的問題,只是有些人要面對的時間長、有些人較短,這種疼痛可能是孩子有生以來第一次經歷人生當中最痛的感覺,甚至連打噴嚏、排便都會造成劇烈疼痛,不過這種劇烈的疼痛會隨著時間慢慢減輕,但身上的疼痛並不會完全消失,只是轉變成另外一種型式存在。
術後數十年後的背痛可能和椎間盤退化有關,椎間盤退化的發生率為7%~16%,發生的時間點為術後3~5年、甚至10年後出現,而剛接受側彎手術後幾年內可能就會出現椎間盤退化,但在這個階段並不會產生背痛和失能,不過失能的程度卻會隨著術後的時間增加,Upasani等人比較術後5年及2年的患者發現術後5年疼痛會增加。
-
身體失去平衡及協調性
當脊椎被融合固定至一個新的位置,大腦必需要重新學習並協調控制地使用身體,當大腦無法控制移動被融合固定的脊椎,身體勢必會失去部份的平衡反應及協調性。
-
身體將永遠失去彈性及柔軟度
原本每節脊椎與上下節脊椎之間形成關節能產生活動,一旦被手術融合固定脊椎就像一整根骨頭完全無法活動(下圖),整個背部肌肉也非常僵硬,即使移除了體內的支架也無助於改善僵硬的問題。
能想像這2個人正在做相同的動作嗎?進行側彎矯正手術後,她的脊椎從胸椎第3節到腰椎第4節融合,使得脊椎就像一根大腿骨一樣完全失去活動度
失去身體的柔軟度好像對生活的影響不大,但也曾有接受側彎手術的患者提到,在手術過後要找到能一輩子幫忙剪腳趾甲的人,這告訴我們身體的活動度及柔軟度對於生活上的重要性,不但影響生活上意想不到的小細節,比較麻煩的是長期僵硬也會帶來身體酸痛不適。
而且一旦背部出現酸痛,為了安全起見,復健科的舒緩治療可能只剩下電療、熱敷及按摩治療,因為脊椎內部有金屬鋼板及螺釘必需要避開很多治療,像是牽引、大面積的深層熱療、及震動治療等以防止螺釘鬆脫、金屬鋼板斷裂或傷害金屬物周邊的組織。
-
高衝擊性的活動將無法進行
當體內有鈦合金的金屬及螺釘生活上必需要特別小心,如果遭受到嚴重的意外傷害,這些金屬有可能會斷裂,若影響到內臟可能會危及生命,所以要儘可能避開生活中可能會導致意外的活動。
-
受傷之後將花費更多時間才能修復
因為脊椎內部有鋼板及螺釘,若發生意外時有可能會造成骨頭內部挫傷,因此當身體發生跌倒碰撞,受傷的組織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才能癒合。
側彎術後女性懷孕可能面臨的問題
曾經接受過側彎融合手術的孕婦當中,下背痛及接受剖腹產的比例遠高於健康的孕婦,尤其脊椎融合到腰椎第3、第4節更為明顯。
根據Falick-Michaeli等人的研究結果發現,40%的側彎患者在接受側彎矯正手術後,在懷孕時會出現長時間的背痛,對側彎手術的滿意度下降。在生產過程中70%的孕婦會被麻醉醫師拒絕進行硬膜外局部麻醉,可能是麻醉科醫師擔心若執行不當,這項局部麻醉可能會給產婦帶來副作用。
35%的側彎術後孕婦有嚴重背痛,需要住院或在家中治療,76%的側彎術後產婦出現持續性背痛,而且會影響到她們的生活及生產,這種背痛的比例遠高於健康孕婦。
造成側彎術後孕婦持續背痛的可能原因
- 手術後造成背部僵硬
- 在懷孕期間,脊椎側面曲線異常,減少了生理性代償,增加脊椎的壓力
- 懷孕加速了腰椎退化
- 脊椎融合的節數過低會造成壓力,使薦髂關節(sacroiliac joint)疼痛增加。
不過因為這篇研究的樣本數過少,需要更大量的研究對象,才更貼近術後側彎患者在懷孕過程及生產所面臨的問題。
如何避免脊椎側彎手術
1. 不論側彎度數大小都應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並接受治療
經常發現有人一開始發現側彎時因為側彎度數已達手術標準,所以非常積極接受矯正治療,側彎度數因此改善;另外更常發現有人因為一開始側彎度數不大而輕忽,最後卻發展為嚴重的脊椎側彎【延伸閱讀:可怕的脊椎側彎-別讓自己活在後悔中】。
有研究提到孩子側彎度數惡化的高峰,會一直持續到孩子快速成長期結束的7個月之後,更保守的說,要等到孩子過了青春期或骨頭發育成熟後,側彎度數才會穩定或惡化速度減緩。
而在孩子年紀愈小時就發現脊椎側彎,一開始他們的度數可能落在15~30度之間,因為彎度看起來不嚴重,所以很容易會讓人忽略,但絕對不能輕忽孩子的脊椎成長力,在孩子骨頭快速成長的不穩定階段,未來側彎惡化的幅度將難以預測,所以在孩子骨頭尚未發育完成之前,都要正視且積極面對他們的脊椎側彎。
2. 選擇正確適當的治療方式
選擇脊椎側彎的治療方式有點像是選擇孩子的學習方式,填鴨強迫式的治療方式,就是目前最常見的背架及德國Schroth呼吸側彎療法,背架主要利用被動長時間推擠固定的方式,讓身體停留在較為較好的位置,因為不需要身體主動的控制,所以得到的效果最容易失去。【為什麼要選擇大腦學習訓練法?彎友側彎治療心路歷程分享】
德國Schroth呼吸運動療法其矯正成效取決於醫者的經驗,主要透過強迫身體以用力的方式讓身體維持在較好的位置,缺點就是身體可能會失去彈性而過度僵硬。若是引導的方式錯誤,則是會讓脊椎失去側面曲線的平衡性,並曝露在惡化的風險中,而且因為身體不當的出力,可能會增加未來的側彎矯正難度。
已經有研究証實脊椎側彎的病理形成機制,來自於中樞神經內的動作程式出現異常,導致脊椎兩側的肌肉不對稱放電,另外也有很多研究提到前庭系統異常也與側彎有很大的關聯性。而大腦學習訓練法,就是針對大腦內的異常動作程式進行修正,透過力量的控制訓練、平衡及協調練習,讓側彎患者能主動控制姿勢及脊椎的位置。只有當大腦能主動控制身體時,就有機會可迅速改善脊椎側彎,藉由力量的協調練習,可讓身體達到最佳、最平衡的狀態,才能讓側彎度數長久維持穩定。【延伸閱讀:比較大腦學習訓練法、Schroth側彎療法、美國CLEAR Institute療法的差異】
3. 提高接受側彎手術的標準值
醫界定義側彎度數大於45度就該接受手術,甚至有人會讓你認為側彎度數50度、60度或以上,未來的生活是悲慘黯淡無光的。但實際上根據40~50年追蹤脊椎側彎患者的研究資料顯示並非如此,就算罹患嚴重脊椎側彎,有人可以成為世界頂尖運動員(下圖)、演員、演奏家,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
透過運動及適當的保守療法不需要側彎融合手術,即使脊椎產生彎曲也可以活得很健康,甚至成為頂尖運動員《圖A》拉瑪甘特為美國健力選手、曾為世界硬舉記錄保持人,側彎度數74~80度,曾在舉起192公斤的重量下拍攝X光片,側彎度數超過90度《圖B》尤賽恩波特連續3屆奧運短跑比賽金牌選手,脊椎側彎超過40度
要真正避免接受側彎手術,不能只是心理的執念,而是要積極採取行動,至少要做到3點:
第一、積極預防及早期治療,不要讓脊椎側彎有機會惡化到危及身體功能或性命
第二、在邁入中老年之前,就要開始著手進行矯正治療,降低脊椎側彎疼痛發生的機率並防止失能出現
第三、坦然接受自己,不會因側彎在心理上產生自卑,只要能做到這3點,即使有脊椎側彎還是能夠盡情享受人生。
📖 延伸閱讀
脊椎側彎開刀!您所不知道的事實 我的脊椎側彎真的需要手術嗎?先問自己接受側彎手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