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側彎怎麼辦?了解4大症狀與形成原因,正確矯正沒煩惱!
許多人對胸椎側彎矯正有很大的疑問-為什麼這麼難進步?或即使進步了,卻很難持續讓矯正後的側彎度數維持穩定?主要原因在於胸椎所處的位置、功能及結構有其獨特性,所以在治療時我們很難真正觸及到胸椎,必需透過其他部位,像是肋骨、肩胛骨、手臂及頸椎等才能矯正胸椎側彎。
本篇文章將帶您更深入了解胸椎側彎的形成原因、胸椎側彎可能出現的症狀、矯正治療時該注意哪些重點、大腦學習訓練法矯正胸椎側彎的原理、及如何在短期間內大幅度改善側彎度數的關鍵。【延伸閱讀:分享6個成功改善極重度側彎度數關鍵-如何在一個月內讓胸椎側彎度數進步18度 】
p.s. 大腦學習訓練法已進入脊椎側彎治療的臨床研究,在側彎矯正上已獲得初步成果,大腦學習訓練法密集訓練可在短期內改善側彎度數。
胸椎側彎是什麼?
當脊椎側彎的主要彎度及側彎的最凸點同時位於胸椎,且側彎度數大於/等於10度,就可稱為「胸椎側彎」。而胸椎側彎是最常見的側彎曲線類型,由於胸椎的功能與頸椎及腰椎不同,胸椎呈現向後彎曲、頸椎及腰椎曲線則向前彎(圖一),胸椎向外連接肋骨,與胸骨一起形成胸腔,最主要的功就是保護心臟及肺臟,並提供足夠的空間使心臟、肺臟不受壓迫,人體才能正常行使呼吸功能。
正常脊椎側面曲線:頸椎前彎、胸椎後彎、腰椎前彎
到底什麼會影響胸椎側彎的進步?我們首先要先了解,脊椎要能活動、能主動進行正確方向動作,才有機會修正側彎彎度。
胸椎結構不像頸椎及腰椎都是活動度較大的關節,胸椎會受到胸腔的限制,所以胸椎本身的活動度較小,除了胸椎本身的活動度較差之外,很多胸椎側彎的人也有胸椎平直或向前凹陷的問題(圖二),這種胸椎異常前彎,會嚴重限制側彎矯正的幅度。【延伸閱讀:脊椎側彎自我檢查三大徵兆-側面姿勢及脊椎側面曲線異常】
胸椎側彎經常伴隨胸椎向前凹陷(箭頭),胸椎向前凹陷不但減少胸椎與氣管、支氣管之間的距離,甚至直接壓迫呼吸道,而影響肺部通氣量,同時也會限制胸椎側彎的矯正幅度
脊椎的側面曲線才是真正決定胸椎側彎能否進步的關鍵!大部份的胸椎側彎在發展之初,或尚未發展側彎之前,幾乎都可觀察到這些人的側面姿勢異常。但隨著側彎度數的惡化,所有人的焦點都放在脊椎的外開及旋轉,脊椎側面曲線的結構異常便逐漸被淡忘。
要矯正胸椎側彎,最重要的就是要依續重建正常的脊椎結構,而側面曲線是最早出現的異常,也一定要最早被恢復,後續的側彎度數及旋轉角度才容易穩定下來。【延伸閱讀:閻曉華說脊椎側彎第11章 脊椎側彎矯正被遺忘的關鍵-脊椎的側面曲線】
胸椎側彎形成原因有哪些?
若要說胸椎側彎的形成原因,先讓我們從脊椎生物力學的觀點來看。大家可能聽說過側彎是3度空間的異常,指的是當我們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站姿,都能從這三個面向看到側彎患者的姿勢及脊椎產生偏位,稱之為三度空間異常。
三度空間異常
1.最為人所熟知的脊椎側彎,就是由患者的正面及背面觀察,脊椎可能向左或向右彎曲(圖三A)
2.脊椎旋轉乃是由身體的下方或上方看,會發現背部出現一凹一凸的旋轉(圖三B)
A) 從正面或背面看脊椎,脊椎出現向右外開的曲線 B) 由下往上看姿勢,背部出現一凹一凸的胸椎及肋骨旋轉
3.由側面去看姿勢,會發現胸椎側彎患者可能會出現脊椎平直或向前凹陷(圖四C)、胸椎過度後弧(圖四B)即駝背、或正常胸椎後彎(圖四A)。
A) 正常胸椎應有後彎曲線 B) 胸椎過度後彎,也就是常見的駝背 C) 胸椎過度平直或向前凹陷,一般人較不常見,但胸椎側彎患者,有相當高的機率出現胸椎向前凹陷
胸椎側彎5大原因看這邊!
1. 原因不明
絕大多數的胸椎側彎患者病因不明,僅能確定胸椎側彎是在孩子的發育過程中,因為脊椎不對稱成長所導致。而目前這類的病因推論為:引發這種不對稱的脊椎成長,可能來自於基因及環境因子之間的交互作用。【延伸閱讀: 十分鐘讓你了解造成脊椎側彎的原因是什麼,側彎為何總是無法根治?】
2. 先天性骨頭結構異常
在正常情況下,胎兒在子宮內的發育過程中,脊椎及肋骨會成長及分段。若在發育過程中出現異常,使骨頭未分段而出現沾黏、或骨頭發育不對稱,而產生了發育未完全的椎體,稱之為半椎體(hemivertebrae)。【延伸閱讀:什麼是脊椎側彎-懶人包教你分別兩大側彎種類三大側彎曲線類型】
先天性胸椎側彎,可能會影響一節胸椎,甚至整條脊椎,且很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脊椎變形。故當年幼的孩子罹患輕度先天性胸椎側彎,通常難以預測未來是否會持續惡化,約10~25%的輕度先天性側彎度數不會惡化,但大多數先天性側彎的孩子,側彎度數都會惡化且需要治療。另外,先天性脊椎側彎患者,分別有20%與10%的機率會出現生殖泌尿道異常及先天性心臟病。
3. 神經-肌肉病變
當肌肉或神經產生病變,造成肌肉無力、痙攣(spasticity)、或癱瘓(paralysis),軀幹少了神經及肌肉的協調控制,脊椎就會出現側彎。像是: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脊椎裂(spinal bifida)、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等。
這種問題可能在孩子年幼時出現,一開始會發現他們難以在椅子上維持坐姿,像是坐椅子時身體總是傾向一側、必需用手支撐才能維持坐姿、 頭頸部難以直立地維持在身體中間、骨盆及肩膀不對稱等。
4. 孩子出生不久曾經接受過胸腔、腹腔手術
寶寶出生時,若出現了危及性命的先天性缺損,需在出生後盡快接受手術者,例如:先天性橫膈疝氣(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先天性心臟缺損(congenital heart defects)、先天性氣管食道異常(tracheoesophageal disorders)。這些曾經在兒時接受過胸腔、腹腔手術的孩子,日後發生脊椎側彎的機率高達8%~50%。
這種胸源性側彎(thoracogenic scoliosis)主要來自於進行醫療或手術行為對胸腔所造成的創傷。例如:進行胸壁切除,而移除部份胸骨、肋骨或周圍組織等,導致這些孩子可能在很小的時候就出現側彎。若側彎度數嚴重,未來有極高的機率會持續惡化。
5. 罹患某些病症
胸椎側彎也會伴隨某些疾病出現,尤其是先天結締組織遺傳性疾病,如:馬凡式症(Marfan syndrome)、鬆皮症(Ehlers-Danlos syndrome)。另外,還有其他病症:小胖威利症候群(Prader-Willi syndrome)、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維(Neurofibromatosis, NF)、唐氏症等。這些孩子可能在很小的時候就出現側彎,且隨著成長側彎很容易更進一步惡化,通常他們也需要各科醫師共同治療。
典型胸椎側彎會伴隨哪些問題?
典型的胸椎側彎為胸椎凸向右側、且向右旋轉(圖三),而胸椎側彎可能會伴隨駝背(圖四B)、胸椎平直或胸椎前彎(圖四C)等問題產生。然而每個側彎患者的脊椎側面曲線組合都不相同,故許多人會忽略這個環節的重要性。
一個正常且完美的胸椎(圖四A),應該要有些微向後的弧度,若是向後的弧度過大則會發生駝背;而胸椎後弧過少,使胸椎變得平直、或甚至原本應該後弧的胸椎卻變成前弧。一定要記住,脊椎的側面曲線才是真正決定胸椎側彎是否有空間進步及穩定側彎的關鍵因素!
過去胸椎過度平直或向前凹陷較少被人注意,早期德國Schroth在治療脊椎側彎患者時, 遇到很多駝背的人,故傳統Schroth的動作,有很多將肋骨解旋轉時,再伴隨胸椎向前推的動作。但現今當我們仔細去觀察胸椎側彎患者,反而比較常看到胸椎過度平直、或胸椎向前凹陷。【延伸閱讀:強力推擠的背架可能造成更多問題~胸椎變更加向前凹陷】
胸椎側彎常見4大症狀
1. 疼痛
一般胸椎側彎並不會出現明顯的疼痛問題,但若側彎度數嚴重,且隨著年齡增長,就可能會有肌肉骨骼系統方面的疼痛問題。
2. 姿勢歪斜
胸椎側彎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姿勢歪斜,並取決於側彎發生的部位。像是發生在上胸椎或胸頸交界處(圖五A),頭頸部就會明顯偏離身體中線,此時左、右肩膀高低落差可能不大,或是左肩高。
若是側彎出現在中段胸椎(圖五B),大部份的人右肩會高於左肩、右側背部明顯隆起且左後背凹陷、骨盆歪向左側、左前側胸部或下肋緣會向前凸出,故胸部會有一大一小的情形。
若是側彎出現在下胸椎或胸腰交界(圖五C),在姿勢外觀上會出現骨盆偏移、兩側腰線會明顯不對稱。
A) 左上胸側彎,頭頸部偏向右側 B) 中段胸椎側彎、右肩高、整個胸腔向右,骨盆向左偏移 C) 下胸椎側彎,骨盆向右偏移
3. 呼吸短促
胸椎側彎會伴隨肋骨旋轉,導致胸腔變形。若胸椎側彎度數在8歲前迅速惡化,孩子的肺部發育將會受到限制,形成胸腔不全症(thoracic insufficiency syndrome)。此時會出現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例如:獲氧量不足,導致心臟肥大,最後出現肺源性心臟病(Cor pulmonale),將對孩子的生命造成威脅。
若是胸椎側彎發生在肺泡發育完成之後,也就是最常見的青少年不明原因型脊椎側彎(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俗稱的晚發型脊椎側彎,當這些人的側彎度數大於80度,有22%的患者在執行日常生活活動時,會出現呼吸急促的症狀。
4.肋骨、胸腔律動變差
大部份胸椎側彎患者不論側彎度數大小,他們的肋骨及腹部都不會跟著正常的呼吸律動,導致呼吸模式異常,這也是為什麼有一部份胸椎側彎度數不嚴重的人,但卻出現胸悶的問題。這種異常的呼吸模式,不但會限制身體的獲氧量、也會因為胸腔及腹部過僵,而阻擋胸椎的活動,導致胸椎側彎的矯正幅度大幅下降。【延伸閱讀:脊椎側彎該怎麼呼吸才正確?分辨4種不同的呼吸運動對脊椎側彎矯正的影響】
胸椎側彎矯正有方法?
恢復胸椎側面曲線的重要性
為什麼胸椎側面曲線對脊椎側彎矯正很重要?當胸椎有正常的後彎曲線時,胸椎的前後側骨頭可正常成長,不會牽扯到內部的脊髓神經,因此有較多的空間進行側彎矯正。另外,保有正常胸椎後彎的人,脊椎通常是處在比較鬆的位置,所以在這個位置下,去逆轉胸椎側彎也比較容易(圖六B)。再者,保持胸椎正常的脊椎側面曲線,對於穩定矯正後的側彎成效幫助非常大,可避免出現脊椎塌陷的問題。
胸椎的旋轉角度,不止受到側彎度數的影響,胸椎側面曲線的弧度,也會決定左右兩側背部的凹凸差異 A)胸椎側彎46度,較圖B嚴重,因胸椎向前凹陷,使背部的旋轉差異較小,但側彎度數能被矯正的幅度則會受到限制 B)胸椎側彎42度,彎度較圖A輕微,仍保有正常的胸椎後彎,雖然使左右背部的旋轉差異大,但側彎度數能被矯正的幅度較大
若胸椎向前凹陷,會使脊椎卡在最緊的位置,而難以矯正側彎度數。雖然胸椎過度平直或胸椎前凹,會讓右後側肋骨隆起的程度較不明顯(圖六A),但因為胸椎側彎最外開的位置向前凹陷,此時脊椎已被卡在最緊的位置,故沒有多餘的空間可供矯正。另外,胸椎平直或前彎會造成前後側胸椎不當受力,前側因壓力少骨頭生長較快、後側骨頭因壓力較大而生長減緩,導致胸椎前後側的距離產生異常,使內部脊髓神經受到拉扯而增加神經張力,因而限制矯正的幅度。【延伸閱讀:胸椎側彎為什麼總是那麼難進步?個案實例】
恢復正常的胸腔及腹腔彈性
幾乎每位側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模式異常,導致胸腔及腹腔缺乏應有的律動及彈性。在平靜的狀態下,若腹肌的不當內收或胸腔不當施力,將阻礙橫膈有效律地啟動吸氣、及放鬆橫膈進行吐氣。
然而目前側彎矯正的運動主流則強調吸氣時將氣引入側彎的凹陷部位,目的在達成背部的凹凸及姿勢外觀的對稱。不過當前側的胸腔及腹腔失去應有的彈性時,若強行將氣引入側彎的凹側會強化胸腔及腹部的錯誤力,使得胸腔的彈性變更差,因此更容易在平靜吸氣時將氣吸到背部的隆起處,導致側彎的旋轉力會在每一次平靜呼吸時被強化。
若由大腦學習訓練法的觀點來看,要重塑胸腔的外型必先恢復前側胸腔及腹腔的彈性,因此正確的吐氣順序比吸氣更為重要,當吐氣時能鬆開胸腔及腹腔的不當力量,吸氣便可更有效律且不會誘發不當的力量,此時便能真正引導胸腔及腹腔到更為正確的位置(圖七),否則不當的增強腹壓(腹肌收縮)或胸腔前頂的力過強,將使後方的脊椎將動彈不得,即使背後的脊椎有足夠的空間進行延伸,但卻會受到前側的胸腔及腹腔彈不佳而受到限制。
27歲來自澳門胸頸側彎45度、胸椎主彎65度、腰椎側彎37度,深受背部隆起不對稱困擾,近三週大腦學習訓練法密集訓練,大幅度改善背部隆起及肩胛骨偏位問題(側面姿勢);透過重建正常的呼吸模式恢復背部的長度(背面姿勢),在三週內身高增高1.8 cm
解決胸椎側彎在矯正上的困難|考量脊椎三度空間的偏位
• 脊椎要能往好的方向活動
要改變側彎的最重要關鍵,就是要讓我們的脊椎往正確的方向移動。故每位側彎患者都必需學習如何控制脊椎的活動方向,這需要透過肌肉之間的協調練習,而不是勉強身體移動到較好的位置。因為一旦用了過多的力量執行動作,反而會提前終止脊椎的活動。
• 要有足夠的空間讓胸椎活動~回復正常的胸椎側面曲線
若脊椎能往好的方向移動,可是沒有足夠的空間,也會使側彎進步幅度受限。故透過適當的神經牽拉、及肩膀、肩胛骨、手臂的力量控制練習,可恢復部份胸椎側面曲線、減少神經張力。
• 透過大腦進行控制~穩定側彎度數或矯正成效關鍵
胸椎側彎是最容易惡化的側彎曲線類型,即使經過了適當的治療,可改善一部份側彎度數。但要長久維持住矯正後的狀態,仍是相當大的挑戰。可透過大腦-神經的控制訓練,以維持身體的平衡及協調性,才是長久穩定矯正後成效的終極解決方式。
胸椎側彎不用擔心,大腦學習訓練法可有效幫助您
▶️ 影音分享【聽聽彎友怎麼說:大腦學習訓練法矯正心得】
研究發現側彎患者大腦內的感覺運動神經整合出現異常,故會下達不當的動作指令,造成脊椎兩旁的肌肉不對稱及脊椎變形。而大腦學習訓練法就是教導側彎患者,針對這些錯誤的動作指令進行修正,透過肌肉之間的協調平衡控制,取代過度用力的側彎呼吸運動,在進行側彎矯正時讓身體保有足夠的彈性,以加速並提高側彎矯正的幅度。【延伸閱讀:為什麼要選擇大腦學習訓練法?】
現階段很多脊椎側彎的主流治療方式,仍將脊椎側彎視為肌肉骨骼系統方面的問題。故非常看重背架、及肌肉力量的強化、甚至認為手術就能解決脊椎側彎所造成的問題,而忽略了神經、大腦及動作控制對身體的影響,所以即使接受側彎手術後,度數可能漸漸反彈,亦無法永久維持矯正後的成效(圖八)
14歲接受脊椎側彎手術,術前側彎度數50度,術後矯正到35度,43歲側彎度數又增加到48度,且背部的酸痛隨著年齡增長愈來愈嚴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若想大幅度改善側彎度數,最重要的是大腦對力量的掌控,而非力量的強度。要能相互協調地控制哪些肌肉該適當的用力、哪些肌肉該適時的放鬆,當用了正確的力,才能讓側彎患者主動自我導正歪斜的身體。
另外,雖然有些側彎患者在學習過後知道如何自我導正身體,但因為不常練習,所以無法在正確的位置下維持身體平衡,導致矯正後的成效難以長久維持。故閻博士也在大腦學習訓練法中加入動態平衡訓練,這些練習都比單純穿著背架、或進行肌肉力量的強化更貼近側彎患者的日常生活。唯有適當的動作控制、肌肉協調及平衡訓練,對於脫離脊椎側彎背架、快速改善及維持側彎度數都將更有幫助。
📖 本文參考資料:
1. Eby SF, Hilaire TS: Thoracogenic spinal deformity: a rare cause of early-onset scoliosis.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29:674_678, 2018
2. Chu W CW, Lam W MW et al: Relative shortening and functional tethering of spinal cord in adolescent scoliosis- Result of asynchronous neruo-osseous growth, summary of an electronic focus group debate of the IBSE. Scoliosis: 3:8 2008
3. Schlosser TP, Stralen MV et al: Anterior overgrowth in primary curves, compensatory curves and junctional segments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Plus One: DOI: 10.1371, 2016
▶️ 影片說明
📖 本文延伸閲讀:
文章回覆
"鎂栩物理治療師 脊椎側彎運動教室 https://www.towardsmidd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