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背矯正迷思:挺胸反而更疼?破解錯誤力,還原身體平衡關鍵-29歲駝背患者的故事
鬆開不當自我矯正的錯誤力
【病史及初步診斷】
29歲個案患有輕度脊椎側彎14度及駝背,伴隨上背(肩胛骨內側)疼痛10年,從大學開始就持續尋求復健、中醫整骨等治療,每次症狀緩解時間僅有兩週頭痛便會復發。
多數人會將這種非常難根治的疼痛問題歸咎於脊椎側彎,讓脊椎側彎總是背負無辜的罪名。從這個個案來看,他的疼痛和他的側彎無關,而與駝背及自我矯正駝背後身上所產生的複雜錯誤力有關。
身體歪斜產生的疼痛需要長的時間累積(數十年),但不當的自我矯正力量所產生的疼痛,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就會形成,而且只要不解決這些錯誤力,他的酸痛不適就會反覆不斷的出現。
【錯誤的駝背自我矯正方式-挺胸】
該個案為了矯正自己的駝背、圓肩,將手臂向後拉,試圖將肩胛骨往下往內擠壓、肋骨向前頂出去,做出錯誤的挺胸姿勢,用了不正確的方式,試圖改善不良姿勢的人,往往身上所累積的疼痛,比起那些毫不在意、常常歪著使用身體的人還要多。
那麼導正歪斜的身體、改善不良的姿勢該用多少力氣呢?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移動地球 。當然矯正身體的歪斜,和移動地球並不一樣,但相同的是要做到這些事情,靠的並不是肌肉的力量強度。
人體有一個最平衡的結構位置,在這個位置上人體的關節受力會最小,肌肉的用力程度也最少。然而要找到這個最平衡對稱的結構位置,並非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人體非常容易受到使用身體的習慣、地心引力及身體的力量分佈不均,而將身體拉離平衡的結構位置。
【大腦學習訓練法解決使用身體不當產生的疼痛】
若想從根本解決這個個案的問題,並不是直接導正歪斜的身體著手,而是要先改變他的大腦對正確使用身體方式的認知、並修正使用身體時產生的多餘且不對稱力量,若能用正確的部位引導、正確的順序進行動作及維持姿勢,便能打破原先的錯誤神經聯結及徵召錯誤的肌群,才能終止惡性循環,穩定被動治療的矯正成效。若將這種改變融入日常生活,用對的力量組合,讓身體停留在更好的位置使用身體,才是真正遠離疼痛、僵硬的最好方法。
該個案透過大腦鬆開錯誤力,讓他達到目前所能做到最平衡的位置,也改善了他的疼痛問題。
人體的側面結構對於維持脊椎健康相當重要,一般人的姿勢不良,是從側面結構異常開始,骨刺、脊椎退化也和側面姿勢不良有關。針對脊椎側彎的矯正治療,第一步也要先恢復人體側面結構的平衡,側彎的矯正效果才能維持穩定。
另外,以現在人類的生活模式,或許很難讓我們的身體達到絕對完美平衡的狀態,但可以追求的是人體的相對平衡。每個人因為本身的條件不同,所能達到平衡的位置可能也會有些許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在他們能達到的範圍內,控制身體內部的力量平衡。只要大腦能偵測出不平衡的力量,並控制鬆開不當的力量,人體自然就能被導正。其實我們的身體並不喜歡費力的維持姿勢,只是大腦不曾感受過而無法分辨,透過大腦的控制,可隨時偵測出身體的錯誤力並進行修正,這才是最穩定、永久改變人體結構不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