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月矯正23歲僵硬型駝背伴隨姿勢型(功能性)脊椎側彎

一週二次2個月改善姿勢外觀


大腦學習訓練法矯正23歲僵硬型駝背伴隨姿勢型脊椎側彎

【病史與初步診斷】

23歲男性個案由物理治療師初步判斷側彎已達中度轉介而來,但實際評估發現該個案的姿勢外觀雖有歪斜,但側彎度數僅為輕度。他有明顯的駝背問題,並主訴肩胛骨周圍緊繃且右側較左側嚴重已持續3~5年,在移動手臂時肩膀容易發出異常聲響,右側肩膀發生的頻率較左肩高。曾接受3年推拿,可改善症狀但無法改善駝背。

【如何區辨姿勢型側彎和最常見的原發性(不明原因型)側彎?】

該個案為姿勢型側彎,並非常見的原發性側彎,這兩種側彎的最大差別就是姿勢型側彎並不會伴隨脊椎旋轉,簡單來說就是在站姿下可能會因為肌肉的不對稱,可觀察到其中一側的背部些微隆起,在趴姿下通常較為明顯,但在站姿下進行亞當前彎測試時,兩側背部的旋轉差異通常比趴姿下來得小,甚至背部左右不對稱的凹凸落差消失,因此若未詳細比對之間的差異,很有可能會造成誤判。

【大腦學習訓練法2個月改善駝背】

這個個案僅有2個月的時間進行矯正,他以一週兩次的頻率接受大腦學習訓練法。在利用動作控制矯正不良姿勢時,必需先了解他的整體姿勢外觀的偏移主要包含兩個部份,軀幹向左、骨盆向右的冠狀面偏移及駝背的矢狀面偏移。

雖然少了原發性側彎在橫切面上的旋轉偏移,矯正的複雜度理應較矯正原發性脊椎側彎更為簡單,但實際上不良姿勢矯正的難度仍需取決於當事人身上錯誤力的多寡、強度、及矯正動機,當錯誤力量愈多、強度愈強,矯正的難度就愈高。

該個案身上的錯誤力很多且強,但他有良好的矯正動機,此乃能否在2個月內改善他姿勢外觀的關鍵。

當人體姿勢產生偏移必定有異常的力量伴隨出現。另外,人體的疼痛及不適症狀通常也都沿著這些力量分佈,因此不論是矯正側彎、還是矯正錯誤的姿勢、甚至是改善症狀,都必先由修正不當的力量著手進行。

【如何判斷身上有哪些錯誤力?】

1、觀察靜態姿勢:

只要姿勢外觀產生歪斜,即表示有該歪斜方向的力。而身體各部位及不同面向的力量組合是相互交織且相互影響,若能鬆開這些力量,身體就能以不費力的方式自動導向正確位置。

2、執行動態動作或x光片確認:

若姿勢外觀都處於看似正確的位置,錯誤力就無法由靜態姿勢外觀觀察,此時可藉由兩種方式協助判斷

👉x光片:透過直立坐姿及站姿的側面脊椎x光片可協助確認,當側面姿勢外觀正常,但內部的脊椎側面曲線異常,表示不當的力量強迫導正身體,此時內部的脊椎曲線會產生相應的反應,只是由姿勢外觀無法判斷。

👉執行動態的動作來協助判斷:當身上有異常的組合力量就難以利用正確的部位啟動動作,同時也會影響動作品質,包括:整體動作軌跡不流暢、動作幅度受到限制、重覆執行該動作時特別容易累、加快動作速度時動作表現不穩定、加入組合的動作時動作變得不協調...等。

3、靜態觸診:

當處於最放鬆的平躺或趴姿時,感受患者不同身體部位對按壓、輕提或晃動...等觸感,若是經常出力的區域其周圍組織彈性較差、較為僵硬緊繃、對輕微觸壓更為敏感、某些身體部位較為沉重...等。

多數人身上異常的力都能經由上述3種方式找出。該個案最明顯的錯誤力分佈於腹部、前側及外側肋骨;肩關節過度向前出力(右肩較左肩明顯),此乃造成圓肩及移動手臂時肩膀出現異常聲響的主因。

【完成初階大腦學習訓練法後,力量仍未修正完成怎麼辦?】

截至動作控制練習近2個月左右的時間,雖然治療已告一段落,但他身上仍有異常的力尚待修正,不過他已完成初階訓練,表示他能進行個別部位的控制,也練習過整體動作的協調訓練。

雖然他在進行自我動作引導時,可感受到錯誤力阻礙動作進行,但他其實有能力透過增加個別或單一部份的控制熟練度後,嘗試同步修正多關節力量,如此才能使動作技巧更為熟練,讓姿勢及力量控制邁向最佳狀態。

完成大腦學習訓練法的初階訓練後,即使每天都進行居家練習,仍建議一段時間後回來確認錯誤力修正的進展,以確保學習成果及矯正成效的維持。

【如何決定大腦學習訓練法矯正次數及學習頻率?】

利用大腦學習訓練法矯正側彎、不良姿勢或姿勢型側彎,初學階段最為重要,能否成功獲得矯正可由初學階段即可判斷。

若是駝背及姿勢型側彎矯正的最低初次學習次數為15次;而原發性(不明原因性)脊椎側彎的最低初學次數至少需15~20次,若側彎度數愈嚴重、患者的年齡愈小、身上錯誤力愈多、或身體愈僵硬緊繃,需提高初次學習的次數及治療的頻率才能達到預期目標。患者本身在初學階段的居家練習亦十分重要,在短期內以愈高頻率改變使用身體的力量模式,神經就愈容易記憶大腦想要達成的動作品質及目標。

該個案在8週接受了17次的學習課程,若相同的次數在17週或34週、甚至更久的時間完成,所獲得的結果會完全不同,通常初學的頻率拉的愈長、居家練習愈被動、或難以在居家練習中找到正確的身體感覺,患者將愈難控制體內的錯誤力,而且也很容易在過程中失去信心難以堅持下去。除非患者本身有強烈的矯正意願、對身體的自我覺察(body awareness)非常敏感、且具有絕佳的動作控制能力,才有可能在極少的學習頻率下,學會控制身體的力量協調。因此建議初學大腦學習訓練法的最低頻率為一週一次,才有機會修正體內錯誤的力量。

成果分享

更多案例分享

29歲長期酸痛及頭痛
曾接受10年復健、中醫整骨治療
疼痛反覆難以長時間緩解
12歲患有假性駝背
頭頸部及骨盆前傾
4個月改善姿勢
15歲男孩姿勢不良致腰椎變形
1.5個月改善駝背姿勢外觀
並減緩脊椎退化
44歲來自新加坡
密集訓練第8天
改善僵硬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