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學習訓練法2週改善重度中老年胸椎側彎

61歲來自香港


【病史與初步診斷】

61歲個案來自香港,40歲時側彎度數僅20度、59歲時側彎45度、61歲側彎已達56度。長時間站立及久坐,右後背隆起處及左腰經常酸痛。曾嘗試中醫、皮拉提斯、物理治療等方法,雖然緩解部份酸痛,但對側彎矯正並無幫助。

【大腦學習訓練法2週密集訓練~改善擠壓下沉的力】

改善肩胛骨及部份軀幹擠壓,身高增高幅度達1.1公分。

脊椎側彎不僅影響骨骼排列,長年累積的錯誤施力模式也會加劇脊椎的擠壓與下沉。然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並非肌力強化,而是透過中樞神經重新調整身體的施力方式。

在正常情況下,中樞神經能夠迅速協調全身關節,使其定位在中間位置。然而,當某個部位的關節發生偏移(如側彎)或矢狀面(側面)結構開始出現異常,全身其他關節也會產生連鎖性的不對稱,導致中樞神經失去精準定位關節的能力。

大腦學習訓練法的核心在於逐步引導每個關節恢復應有的對稱性與活動範圍,當錯誤的施力模式減少,中樞神經便能更快速、有效地找到脊椎的正確定位。因此,即使不依賴肌力的強化及背架,大腦學習訓練法仍能在極短的時間改善該個案擠壓下沉的錯誤力,並使背部攤開延伸。

🕒 邁入中老年後可能會進入另一個側彎快速惡化階段

該個案於一年半的時間側彎快速惡化了11度,她自己推論可能與打羽毛球有關。不過加速中老年側彎惡化的原因很多,包含骨質疏鬆、脊椎退化、姿勢不良、生活習慣不佳,以及其他疾病(如帕金森氏症、中樞神經病變等、或經常執行不對稱的運動類型(桌球、網球、羽毛球)...等。因此,早期矯正和預防尤為重要。

【中老年側彎矯正的挑戰與注意事項】

1.脊椎退化與疼痛影響

側彎累積的時間越長,錯誤力的神經連結就愈穩定,矯正側彎的難度也愈高。另外,疼痛及退化問題亦會阻礙側彎矯正的進展。

側彎矯正最好要在沒有疼痛及退化骨刺的情況下,才有機會達到最佳效果。目前該個案的身體酸痛與肌肉、關節長時間承受下沉擠壓的力所引起的疲勞有關,適當的休息及平躺可緩解不適,在這種情況下可進行密集訓練。

2.矯正過程中可能出現非預期疼痛

這種問題來自於脊椎及關節退化,且脊椎功能受限、僵硬,因此在針對中老年側彎患者進行矯正治療時需特別謹慎,並非每位側彎患者都適合密集訓練,尤其已出現明顯退化型疼痛、或神經壓迫症狀。

3.背架的使用時機

背架適用於急速惡化或脊椎不穩定的情況。這個個案喜歡跳舞、打羽毛球是非常活躍的人,雖然她的側彎在近一年半間的惡化幅度較大,不過她有很強的矯正動機、且動作學習較一般中老年人佳、也沒有關節退化的疼痛症狀,因此暫不建議利用背架矯正側彎,但建議每年接受x光片檢查確認度數的變化。

⚠️ 提醒:羽毛球為非對稱運動,若高頻率進行對胸椎側彎可能不利,但作為每週1-2次的休閒活動則影響不大。

4. 中老年人脊椎將承受更多的擠壓

脊椎側彎會改變上肢關節的相對位置及肌肉張力,就如同在肩膀掛上不對稱的重量。下沉的力對中老年人的脊椎健康影響較大,這種由上而下的壓力,將導致脊椎退化、不同程度的失能(無法走久、坐久或久站)、增加神經壓迫的機率。修正下沉的力的難度也受年齡的影響,其矯正困難度:年齡愈小>中老年>青少年>成年人。

修正下沉的力對於穩定側彎度數極為重要,因為下沉的力再加上重力會使側彎持續惡化,此乃加速側彎惡化的重要因素。

【超過60歲是否有機會改善側彎度數?】

一般改善側彎度數要大於5度以上才具有義意,側彎度數變化在正負5度以內均在誤差值範圍。通常年齡大於40歲,利用保守療法矯正脊椎側彎,其側彎度數的進步幅度很難超過5度。不過在實際引導這個個案後發現,她仍具備部份改善側彎度數的條件,只是現階段的錯誤力較多,需待其鬆開更多錯誤力才能確認。
 

成果分享

更多案例分享

22歲一般側彎矯正運動無效
2週密集訓練
胸頸側彎38→26.5
胸腰側彎51.5→41
14歲女生
來自泰國 5天,放棄穿著背架
胸椎36.5度→27度
腰椎43.5度→26度
34歲女性
來自香港
密集訓練第9天
胸腰側彎40度→29.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