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來自海外2.3週改善中度胸椎側彎35度→25度
成年人分別進行2次密集訓練共2.3週,改善10度胸椎側彎
【病史與初步診斷】
26歲女性來自海外,14歲時發現側彎20~30度, 每日全天穿戴背架4年,期間側彎度數曾改善10度,于18歲移除背架,側彎度數又惡化到30多度,于18~23歲再次穿回背架。
23歲到英國接受30天,一天兩次的Schroth(許瑞氏、施羅特、施羅斯)密集治療,背架改為夜間穿著。
24歲到新加坡接受10天、一天兩次的CLEAR Institute 療法,並終止背架治療。側彎度數曾降到19度,但一年10個月後再追蹤度數仍是35度。
【大腦學習訓練法2.3週密集訓練】
26歲前來接受2次大腦學習訓練法密集訓練,兩次訓練間隔四個月,第一次4天半,第二次12天,以一天1~2次的頻率,側彎度數由35度降到25度。
【背架、Schroth療法、CLEAR Institute療法對側彎的影響】
一、穿著背架後側彎度數雖獲得改善,但效果卻無法持久
二、進行完Schroth密集治療後,背部變對稱,側彎度數改善的幅度卻有限
由於在英國接受Schroth療法並不強調改善側彎度數,因此治療前後並未拍攝x光片進行比對。經由過往的x光片發現矯正前的側彎度數35度,接受完Schroth治療3週後其胸椎側彎變為31度,側彎度數進步幅度在5度誤差值。因此透過肌肉力量強化,改變背部的對稱性,並無法有效改善側彎度數。
三、進行CLEAR Institute療法,明顯改善側彎度數,但矯正成效並未維持
CLEAR Insitute療法採用大量被動治療,主要可增加脊椎、肌肉及神經的活動度及柔軟度;主動運動方面採用重量引導身體,將身體引導到新的位置,藉由本體感覺感受到不同身體位置的變化讓大腦記憶。然而,這種記憶雖可在短期內快速導正身體,但重量的感覺會在重量移除後快速消失,因此每日需要有足夠的穿戴時間,才能不斷提醒大腦正確身體位置的感覺。
另外,該個案在接受CLEAR Institute治療結束當天拍攝X光片,側彎度數由35度降到19度,側彎度數大幅度獲得改善。
透過重量導正身體是屬於下意識的動作學習,若是側彎患者無法真正整合身體的力量組合模式並建立為習慣,大腦將無法複製並下達正確身體位置的指令,所以一旦穿戴重量的時間變少、或身體適應了該重量,側彎度數將會回到原本的狀態,故難以長久維持矯正成效。
該個案返家後仍每日配戴2次重量,每次持續20分鐘,但側彎度數依舊回到35度,表示她的身體已經適應了原本的重量、或身體變得較為僵硬,脊椎難以被重量引導到好的位置。
【大腦學習訓練法雖然改善部份側彎度數,但能否長時間維持矯正後的效果?】
大腦學習訓練法透過意念逐一修正錯誤力,大腦便可記憶修正的路徑及過程,當修正愈多錯誤力,動作執行愈精準,所獲得的矯正成效就愈穩定。若身體保有足夠的柔軟度及正常的脊椎側面曲線,側彎的矯正幅度則有機會大幅提升。而該個案身體的錯誤力較多,度數能改善的幅度會受到限制。
大腦學習訓練法拍攝x光片的時間與背架及CLEAR Institute療法不同,大腦學習訓練法拍攝x光片的時間通常與前一次治療間隔一天到一週。以這個個案為例,她的x光片是在治療後隔天拍攝。不同於背架是在脫下背架當下、或間隔數小時;而CLEAR Institute療法是在治療完當下或當天拍攝x光片。若是間隔前一次治療的時間愈久,所得到的矯正成效才愈穩定。
而初階大腦學習訓練密集訓練,並無法完全修正完所有的錯誤力,建議間隔一段時間後再回來複查以確保矯正成效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