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泰國5天密集訓練

14歲女生

5天短期密集訓練,中重度S形脊椎側彎度數明顯改善35.5降為27度、43.5度降為26度


5天短期密集訓練,中重度S形脊椎側彎度數明顯改善35.5降為27度、43.5度降為26度

【病史與初步診斷】

14歲女性來自泰國,一開始發現側彎時,胸椎側彎32度、腰椎側彎44度,曾在泰國曾穿著過背架,但因天氣炎熱而放棄。她在泰國接受平均每週3次,共30次的德國Schroth(許瑞氏、施羅特、思羅施)側彎矯正運動,但胸椎側彎惡化到36.5度,腰椎則保持在43.5度。

【5天密集訓練】

她前來台中接受連續5天,一天兩次的大腦學習密集訓練,便返回泰國自行在家中練習,三個月後在泰國醫院拍攝x光確認胸椎及腰椎側彎度數,分別改善9.5度及17.5度。

脊椎側彎造成全身多區域產生偏位,大腦學習訓練法透過正確方法教導大腦逐一修正體內的錯誤力,當側彎患者能進行重覆進行正確的動作軌跡路徑,新的神經迴路便會形成。中樞神經改變肌肉骨骼系統的控制是非常迅速的,這種原理就像更新手機或電腦的軟體,可立即提升硬體的效能,一旦新的神經迴路形成,這種矯正成效便有機會永久維持。

【進行大腦學習訓練法密集訓練需會面臨哪些困難?】

初學大腦學習訓練法一開始會面臨身體無法控制的挫折感,尤其青春期或年紀較小的孩子需做好心理準備,以愈樂觀的心情學習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1. 感受到身體的錯誤力

2.漸漸可感受到錯誤力,但身體不受控制

3.可開始控制部份身體區塊,但逐一增加新的區塊進行控制,會導致原本可控制部位失去平衡

4. 開始同步控制更多區塊,並能在正確位置上維持身體平衡,且身體對於錯誤位置及錯誤力量會更為敏感

【青春期會使側彎矯正成效難以穩定】

該個案的骨盆生長板(Risser sign)開始進入第二階段,此階段孩子的骨頭仍在成長、中樞神經系統也正在發展,姿勢控制和協調能力較弱,這使脊椎側彎更不容易維持穩定。此外,青春期孩子會經歷”本體感覺忽略”階段,因此更難感受到姿勢的偏位及體內不對稱的力量。

❓什麼是”本體感覺忽略(proprioceptive neglect)現象”

根據醫學文獻,青春期是身體及心理介於兒童及成人的轉變階段,身體出現型態、結構及功能上的巨大改變,因而在姿勢控制上更仰賴視覺,而暫時性地忽略本體感覺訊息,這種現象廣泛地出現在所有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而非側彎孩子所特有,只不過本體感覺忽略對於側彎的穩定、矯正及姿勢的調控影響更為顯著。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的側彎矯正需延續到青春期晚期,因為骨頭及中樞神經的成熟、及本體感覺的覺醒均在青春期晚期才更為穩定。

【本體感覺有何功能?】

本體感受器位於肌肉、肌腱及關節,主要提供身體位置、動作及肌肉的施力訊息到大腦。可在沒有視覺輔助的情況下

1.感受關節的位置
2.感知身體的動作,包含動作持續時間、動作方向、幅度、速度、加速及動作的時序
3.感受”力”,包含力量大小、重量及張力、及有能力複制想要的力量強度
4.感知速度的改變,像是偵測震動
對於側彎患者來說,本體感覺對錯誤姿勢的修正至關重要!

【如何改善本體感覺忽略問題】

在實際引導側彎患者時發現,當身體的錯誤力愈少,大腦對於關節的相對位置、身體力量的感知能力、肌肉張力的控制、不同身體區塊之間的協調能力均能獲得改善。學習減少不必要的干擾訊息(錯誤力),更能加快且有效率地矯正並改善脊椎側彎。

成果分享

更多案例分享

11歲女生
6個月
胸椎側彎44度→31.5度
18歲
18歲女生
10次,沒有穿著背架
上胸椎14.5度→8度
胸腰椎26度→19度
13歲女生
3 個月,放棄穿著背架
胸椎52度→42.5度
11歲女生
沒有穿著背架
7週
腰椎22度→12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