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側彎到底要治療多少次才能看到進步?
這是很多側彎患者及家長心中想問的問題,但其實說到矯正脊椎側彎,首先要先定義什麼是進步?對於正在快速成長階段的孩子來說,或許側彎度數不要惡化就是進步。
然而對大部份的人來說,只是能做到不惡化是不夠的,所以矯正脊椎側彎的成效,到底應該由體態外觀變平衡、還是從X光片上所看到的度數變好來判斷呢?如果是由側彎度數來作依據的話,那麼到底要改善多少度,才算是真正的進步呢?如果一個側彎度數變好、而另一個側彎度數變差這樣還算進步嗎?如果側彎度數進步的時間很短,像是立即脫下背架或脫下背架不久後所拍攝的片子看到的進步,真的是進步嗎?
能長時間維持脊椎側彎矯正後的成果才是理想中的進步
所以要回答這篇文章的標題之前,就必需先同步定義好什麼是進步,才有辦法真正回答上面所提到的問題。根據筆者的觀點來看,要真正去定義側彎進步,應該要包含體態外觀的平衡及側彎度數的進步,而最理想中的進步,是要矯正後的效果能維持的時間愈久、愈穩定才是真正的進步。
若只是短暫、曇花一現的效果,是不值得花心思及時間去討論的。若是無法同時讓所有的側彎度數都進步的話,就要儘可能地在體態外觀平衡的狀態下,去追求主要側彎度數的進步。
至少側彎度數要進步7度才是真正的進步
至於進步多少度才算進步?在這點上並沒有很明確的答案,但有人提到正負5,6度都是屬於誤差範圍內,所以至少要進步7度以上才算是進步。
而一個度數變好,另一個度數變差,像是為了矯正主要彎度,而不則手段地犧牲次要彎度的話,或是主要彎度進步的總度數,剛好接近次要彎度惡化的度數,這種通常是度數互相代償的結果並不是真正的進步。【延伸閱讀:脊椎側彎背架幫了您還是害了您、脊椎側彎背架的迷思!迷失-上、脊椎側彎背架的迷思!迷失-下】
所以每個人心中對側彎進步的定義,可能都不相同,所以在治療上必需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麼,在治療之前必需先和醫者進行充份溝通,只要是患者滿意的治療結果就是真正的進步,而非醫者自己內心的定義。
以嚴謹的標準判斷脊椎側彎治療成效
但筆者對於完美的側彎治療定義,則是要患者能透過自己的調整,不仰賴任何背架、或輔具的使用,能真正看到所有側彎度數都明顯進步,而且這種進步絕對不能只是立即治療後的結果,至少要能持續數天(二天~七天),或甚至更長的時間,同時還必需看到體態外觀的對稱。而在治療上絕對不能為了成就主要彎度,而過度犧牲次要彎度,導致體態外觀變得更加不對稱,或增加肌肉、脊椎的負擔。
如果在姿勢外觀和追求度數矯正是兩者相互衝突的情況之下,應先選擇體態外觀的平衡,並加強改善側彎患者使用身體的方法,目的是要預防側彎的惡化,以及減少未來可能會出現酸痛不適的機率。
畢竟我們所追求的是健康、平衡、對稱且有彈性的脊椎,而非看起來脊椎較直、但姿勢卻更歪斜、或體態看起來很對稱,但身體軀幹卻很僵硬,這些反而會在未來形成一顆不定時的炸彈,而造成更多的問題。
所以為了要能達到這些目的,而發展出了大腦學習訓練法【延伸閱讀:閻曉華說脊椎側彎第八章 大腦學習訓練側彎矯正法(2023版)、閻曉華說脊椎側彎第12章 脊椎側彎矯正新觀念-大腦學習訓練法】。如果從大腦學習訓練法的觀點來看,矯正脊椎側彎有一點點像是在練功夫,如果本身的條件愈好、學習態度愈佳,愈常去練習並經常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那麼側彎度數能被矯正的速度就愈快,而且也愈容易穩定下來。
若條件符合~脊椎側彎矯正治療可在10~20次左右看到成效
▶️影片分享【聽聽彎友怎麼說!他們治療多少次才改善側彎度數?】
所以只要是所有條件都幅合,側彎度數應可在治療10次左右看到效果【延伸閱讀:脊椎側彎個案報告14、脊椎側彎個案報告13、脊椎側彎個案報告5】,若是只有部份條件幅合,那麼治療的次數及時間會向後遞延,應可在10-20次左右可以看到效果【延伸閱讀:脊椎側彎度數改善案例分享】。但若是條件符合的很少、或是雖然很多條件都符合,但其中幾個最重要的條件無法配合,那麼側彎的度數就無法用這種方式改善。所以在這裡我們就來一一探討到底要符合哪些條件呢?
脊椎側彎矯正成功的要件
第一、脊椎側彎患者本身的意願及學習態度
【 延伸閱讀:左右脊椎側彎矯正成敗的關鍵因素】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只要是患者本身沒有意願、或學習態度不佳,若是自己不想改變就算其他的條件都非常符合,那麼這種治療方式就完全不適用這種類型的患者身上。
第二、脊椎側彎的曲線類型
曲線類型指的是一開始發現側彎時的脊椎彎曲狀況,另外還有一小部份的患者曾經接受過別種治療方式,而改變了原本的曲線類型。當遇到下面幾種狀況時,不論側彎度數幾度,如果要同時矯正所有的彎度難度都會非常高。
增加脊椎側彎矯正難度的 7 種側彎狀況
1. 脊椎側彎彎度愈多的患者
以下圖為例,這個個案的側彎度數都不大,但彎度愈多在矯正上的難度也會愈高,因為患者本身在進行脊椎自我動作修正候,需要進行更多的”微調整”,這種細微且輕柔的動作調整,對大部份的側彎患者來說都很困難,因為要控制愈輕柔、愈精巧的動件,大腦的協調控制能力就必需要愈好才能做到。
側彎彎度愈多,矯正難度愈高
2. 主要彎度或次要彎度的位置愈高或愈低
下面2張圖是同一個個案在治療前後的X光片,這個個案的主要彎度在中段胸椎,但她的上胸椎已經有彎向左側的傾向(藍頭箭頭處),而這個個案曾經接受過背架的矯正治療,為了要矯正主要彎度所以過度向上推擠左側肩膀,導致上胸椎的彎度變得更加明顯(下圖右),所以為了讓主彎進步6度(59度~53度),使得上胸椎惡化5度(43度~48度),進步及惡化的幅度相當接近,所以實際上只是把主要彎度的問題推給上胸椎,而且造成姿勢外觀變得更加不對稱(左肩明顯變高、頭部更加偏向右側),這樣會使得未來要改善這個案的側彎度數變得非常困難【延伸閱讀:閻曉華說脊椎側彎第九章 脊椎側彎背架的真相】。
側彎彎度位置愈高,矯正難度愈高
而下圖是尚未接受過任何治療的片子,雖然胸椎側彎彎度不大,而主要彎度位在左側胸、腰交界處,但這個個案未來有傾向會發展出另一個下腰椎的彎度(下圖藍色箭頭處),也就是極有可能會形成3個側彎彎度,在這種情況下治療就必需非常小心,寧可少矯正一點主要彎度,也要儘可能不讓下腰椎的彎度出現,否則一旦下腰椎再出現一個彎度,不但會讓骨盆更加不對稱,而且未來在側彎的矯正治療上難度將會更高。
側彎彎度位置愈低,矯正難度愈高
3. 脊椎2個側彎凸點愈接近
下圖的兩個黃色箭頭若是愈靠近,要同時矯正2個側彎度數的難度也會增加,因為患者的軀幹協調控能力要很好,否則很容易會一個彎度變好另一個彎度變差。
2個側彎凸點愈接近,矯正難度愈高
4. 側彎最凸點的位置,愈接近上下兩節最傾斜的椎體
以下圖為例,主要彎度在中上段胸椎(黃色前頭處),胸椎最凸點約在胸椎第五節,而最傾斜的椎體分別位在胸椎第一節和胸椎第六節,以這個個案的狀況來看,主要彎度位在上胸椎側彎就已經很不容易矯正了,而這個個案的主要彎度的凸點又和最傾斜的椎體很接近,兩種因素加在一起,矯正上變得更加難上加難。
側彎最凸點的位置,愈接近上下兩節最傾斜的椎體,矯正難度愈高
5. 脊椎側彎又伴隨先天骨頭上的異常
左下圖乍看之下,直覺會認為20度倒C型側彎曲線,矯正難度應該不高,但仔細去看會發現骨盆的高低差異,並不符合他的側彎方向。因為側彎凸向右側,理應左側骨盆高,但這個個案卻是右側骨盆高。當我們在坐姿下再拍攝一張X光片(下圖右),發現左、右兩側薦骨基部並不對稱(黃色箭頭處),由3D電腦斷層可看到左側薦椎基部發育不全(下圖中紅色箭頭)及腰椎第五節椎體也不對稱(下圖中黃色箭頭)。
雖然這個個案的側彎度數才20度,但這種先天骨頭發育異常,會讓側彎的矯正治療非常的困難,因為保守療法無法改變骨頭的結構,所以不太可能改善她的側彎度數,目標只能朝向姿勢的對稱平衡以及維持度數的穩定。
脊椎側彎又伴隨先天骨頭上的異常,矯正難度高
6. 脊椎兩個彎度的側彎度數愈接近
這種曲線類型的側彎通常體態較為對稱,亦即雖然側彎的度數已經非常嚴重了,但肩膀及骨盆的高低差反而沒有想像中來得大,而且骨盆位在兩個腋下的正下方,所以軀幹沒有明顯的歪斜,像這種已經達成姿勢平衡對稱的側彎,要改善側彎度數的難度也非常高。
脊椎兩個彎度的側彎度數愈接近,矯正難度愈高
7. 體態的歪斜與側彎的歪斜方向不一致
這種通常發生在有先天骨頭異常的患者,但也有極少數出現在原發性側彎患者身上,只要有這種情況出現側彎度數將無法改善,因為只要改善了側彎度數,姿勢有可能會更歪斜,如果有這種情況出現,我們的矯正目的就不會放在度數的矯正,而是以體態的平衡、及側彎度數的維持。
身體歪斜方向與側彎方向不一致,矯正難度高
第三、脊椎側彎度數的大小
側彎度數愈嚴重,通常患者身上會有很多傾向側彎方向的力量,使得矯正的難度愈高,而椎體愈傾斜(下圖藍色箭頭處),在站立的情況下,要對抗地心引力去導正傾斜的椎體也會愈困難,所以度數愈大矯正的難度也會愈高。
側彎彎度愈嚴重,矯正難度愈高
第四、脊椎的活動度及柔軟度
本身愈僵硬、活動度愈差的人,因為脊椎能被帶動的幅度也會受到限制,因此也無法改變側彎度數。所以真的想要改善側彎度數,有一定的時間性,而這種時間性不是由生長板是否閉合來決定,最主要還是要由患者本身的活動度及柔軟度來判斷。當然通常年紀愈大,柔軟度也會愈差,不過活動度及柔軟度不佳的患者,雖然無法改變側彎度數,但可修正側彎矯正治療的目標,焦點應放在改善體態外觀的對稱性、預防側彎惡化、以減低未來可能造成酸痛不適的機率。
第五、脊椎的側面曲線
【延伸閱讀:閻曉華說脊椎側彎 第11章脊椎側彎矯正被忽略的關鍵-脊椎的側面曲線、脊椎側彎矯正-一定要改變側面姿勢,否則徒勞無功】
脊椎的側面曲線雖然對一般人來說,好像跟側彎度數沒有太大的因果關係,甚至連很多醫者也都忽略它的重要性,雖然目前醫界尚未明確找到脊椎側彎與側面曲線之間的關聯性,但卻發現胸大彎的患者,胸椎側面曲線過度平直的比率相當高,因此推論這有可能是啟動胸椎側彎惡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過就實際上在治療側彎患者的經驗上,發現脊椎側彎的矯正成效,深受脊椎的側面曲線所影響,脊椎的側面曲線異常,再加上脊椎側彎並伴隨椎體旋轉的情況之下,側彎度數能被矯正的空間就大為下降。
第四點有提到過要矯正脊椎側彎,一定要有足夠的活動度及柔軟度,而一般的活動度及柔軟度大部份指的是肌肉、韌帶及關節等部位,而異常的側面曲線則是會影響脊椎骨頭內部的脊髓神經張力,使脊髓神經變得比較緊繃,而這種脊椎神經緊繃,會讓脊椎更難被帶往好的方向。
而有一部份側面曲線異常的人,他們身體的活動度及柔軟度也相當的好,如果是這種類型的患者還是有機會可以改善側彎度數。
第六、側彎患者平時使用身體時的內部力量組合
【延伸閱讀:閻曉華說脊椎側彎第13章 阻礙側彎矯正的最大勁敵-力 Part I、 閻曉華說脊椎側彎第13章 阻礙側彎矯正的最大勁敵 Part II】
這是脊椎能否主動進行活動,以及側彎度數能否被矯正的關鍵,當然這點也和第五點一樣很容易讓人忽視的。而大部份的人都還是以力量的強弱,去思考脊椎側彎的成因或能否維持矯正後的效果,其實絕大部份脊椎側彎患者在使用身體時的力量組合都是錯誤的,甚至這些力量組合都是傾向側彎方向發展的力。而這種力量就像是加諸在人體的額外重量,只是這種重量是隱形的,患者自己看不到也查覺不到的,所以脊椎側彎矯正才這麼困難。
也因為幾乎所有的側彎患者都是背負著這種隱形的重量,所以矯正後的效果才難以維持。像是有些人趴在床上,脊椎摸起來很直,可是一站起來脊椎又變得很彎。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趴在床上時,那種隱形的重量會消失,而站立起後隱形的重量又會出現,而背架、整脊、整骨、針灸、推拿等治療,都無法長時間幫我們移除這種隱形的重量。
要讓這種隱形的重量消失最快的方式,就是要患者自己感覺到重量,並自己鬆下來,否則別無他法,一旦側彎患者懂得放得下來自己所揹負的無形重量之後,其他後續的矯正就會變得簡單,而要維持住這種矯正的效果也很容易。
所以不好的力量愈強(身體揹負的重量愈重),才是造成側彎矯正困難的主因,因為自己身體的力量會阻礙自己脊椎的活動,我們可以想像當進行側彎矯正運動時,如果身體揹著數公斤、甚至是10幾公斤的重量,肌肉、脊椎的負擔會有多重,所以在接受任何形式的矯正治療之前,一定要試著放掉身體上這些多餘的力,才能看到滿意的成效。
倘若側彎患者身上有很多不好的力量無法放鬆,那麼就算患者的年齡再小、脊椎再有彈性且柔軟,但患者就是無法將自己的脊椎輕鬆的帶到對的位置,那麼側彎的度數就無法被改變、而且也很難維持穩定。
結論
所以脊椎側彎矯正到底要治療多久或多少次數才能看到成果,其實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我們可以很肯定的說,只要脊椎能夠主動動到好的位置,側彎度數就能在那個當下被改善。
從我們的經驗來看,有很多側彎的孩子,因為身體尚還柔軟,只要學會放掉不好的力氣,側彎度數就會在放掉力氣的當下立刻變好,下面2張圖只相差一分鐘左右的時間拍攝,這個個案為12歲女性,已經接受過6次的治療,她在接受我們的引導時,可以放鬆掉不好的力氣,但還無法自行調整,我們就來看看下面2張圖,因為學習動機不強,所以當她試著自行去調整姿勢(左圖)結果並不理想。但是在我們立即引導之後(右圖),軀幹可以很容易地被我們帶到更好的位置。雖然我們並沒有實際去拍攝X光片比較,但幾乎可以肯定右圖的側彎度數一定比左圖還要來得好。
只要學會放掉不好的力氣,側彎度數就會在放掉力氣的當下立刻變好
雖然這種類型的側彎曲線,也可以在”不先放鬆不好的力”之前,直接用更多反向的力量將身體帶到好的位置,這樣也許能看得到一點效果,但其實這種不好的力及矯正側彎的力湊在一起,並不會相互抵消,反而還會互相被增強,所以過度用力矯正側彎,反而會使身體更加僵硬,也許可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但隨著時間這種矯正後的效果都會慢慢消失。
📖 延伸閱讀